因為 Every Good Endeavor 這本書(註1)(written by Tim Keller),才有機會接觸到《魔戒》作者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短篇小說與散文。托爾金是個天主教徒,像他這種文學家,字裡行間不是碰巧置入的贅字,而是時兒明示,時兒比喻的表達,在他的 Leaf by Nigle(註2)(尼格爾的葉子)中,似乎嗅出他對教會與個人的觀察。
文中的主角是尼格爾(採用聯經出版的《托爾金奇幻小說集》的翻譯),原文名是 Nigle,Niggle 的意思是:
文中的主角是尼格爾(採用聯經出版的《托爾金奇幻小說集》的翻譯),原文名是 Nigle,Niggle 的意思是:
- to spend too much effort on minor details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 to worry someone slightly, usually for a long time (Cambridge dictionary)
我們可以相像主角是個容易猶豫不決,花太多時間在無謂的事上的個性。他的鄰居叫派瑞許 Mr. Parish,這是主角真正的近鄰,而 Parish 我們通常翻成教區,即一個天主教堂所照顧的範圍(更正教徒比較沒有廣範地使用這個概念),Parish 在字典的意思是:
- a (1) : the ecclesiastical unit of area committed to one pastor (2) : the residents of such an area.; b British : a subdivision of a county often coinciding with an original ecclesiastical parish and constituting the unit of local government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 in some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an area cared for by one priest with its own church, or (in England) the smallest unit of local government. (Cambridge dictionary)
甚至到最後,尼格爾踏上了長途旅行(即死亡),有2個聲音在探討他與派瑞之間的關係,也真實地刻劃出我們在回應教會期待時,那種複雜的情緒。(註2)
很多人以為我很喜歡挑教會的毛病,其實不然。我只是覺得需要有反省的空間,當我們把一切都合理化,也不允許任何批評或是建議時,那麼教會只會越來越墮茖,越來越在自己的象牙塔裡自我感覺良好。
我承認許多的批評與檢討很刺耳,常見主事者的聲音是:年輕人需要學習如何表達,需要成熟。這句話是對的,卻是錯誤地轉移焦點。年輕人怎麼表達是年輕人的事,主事者亦需要成熟地看見在年輕人錯誤的、衝撞的、粗魯的表達背後,那個聲音是什麼。
一直到後期(似乎是永恆或天堂的狀態),尼格爾才發現派瑞許的重要;而派瑞許也才有機會真正地認識尼格爾。托爾金成功地勾勒出,尼格爾與派瑞許真實地關係!
因為基督徒(教會會友)不是因著教會(a church)的延續,或是教會的需要而存在;教會(a church)的存在更應是神照護的延申。會友不應是教會(a church)的工具或棋子;教會(the church)是信徒的集結、神形象與治理的延申。教會(the church)與單一信徒的關係,是需要重新被檢視的。教會(a church)與會友需要謙卑地尋求神地心意。
我相信,當教會可以坦然地面對問題,不舉著「為了不羞辱神」的大旗而遮蓋事實,那會是更榮耀的見證。因為我們正向所有的非基督徒顯明一個事實:「我們與他們本質上是相同的。」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一同面臨著人性的軟弱與掙札,同樣面對新的思想與挑戰,同樣在處理與面對過去的錯誤。而唯一的不同,是因著相信主耶穌基督,我們願意彼此饒恕、擁有盼望,以及相信及尋求從神而來的真理與引導。
不論是不是基督徒,我們都有神的形象,我們都是罪人。為何~教會裡的人都以為自己是聖人,沒得救的人才是罪人。為何~教會裡的人都喜歡當球評,講得一嘴好球?忘了耶穌基督吩咐我們:下場打球!打了才知道,不是嗎?
教會(the church)與會友該協力打場好球,給基督徒和非基徒看,也造福他們。
註3:這裡的召喚,把它換成基督徒的常用字「呼召」就會比較好了解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