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聽道者:想聽什麼?

即便我是一個老基督徒,或者油條基督徒,我沒有辦法忘記走進一個新教會的心情。##CONTINUE##
  • 門口招待請我留言(如果他注意到我是新人的話),通常以一個基督徒的身份而言,我是不太想留下資料的,不僅是因為而少有人會主動地打過來,更是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喜歡這裡我自己會再回來。
  • 坐在一個角落,等著崇拜的開始,獨自地讀著週報。
  • 觀察每一個細節:敬拜的方式,唱什麼詩歌...。
  • 看看牧師今日說什麼。
  • 奉獻。
  • 散會:有時有一些點暫的握手,寒喧,五分鐘後看著許多人都開心的有話聊,我默默地離開。
除了當兵新兵訓練的放假,我迫不及待地走進教會,想要好好地崇拜、敬拜;以上各點大概是我的模式。

當我坐在台下時,我會問自己,我想要聽到什麼?

這問題似乎很難回答,我先從不想聽到什麼開始好了:
  • 我不想聽到單只有原文、歷史、考古的資料報告。
  • 我不想聽到有聖經經文,但之後的提及的次數少到聚會完我馬上就忘記的講道。
  • 我不想聽到有如 Seminar 式的講道,投影片比講道者吸引我。
  • 我不想聽到在 google 上可以找得到,或是十大暢銷書可以看得到的內容。
  • 我不想聴到老叫我回應上帝,但卻不告訴我怎麼回應上帝的講道。
  • 我不想聽到說要有「信心」、「盼望」等抽象名詞,可是我就是搞不懂這些名詞定義的講道。
  • 好像還有很多...
另一方面,我到底想聽什麼?
  • 我想要聽可以幫助我解決生活疑慮的道。
  • 我想要聽我覺得有收穫的道。
  • 我想要聽精采的道(什麼是精采,就見人見智囉)。
  • 我想要聽讓我感動的道。
  • 我想要聽讓我得力的道。
  • 我想要 ...
我不是幻想這些問題及答案來指責別人,而是誠實地自問自答。突然間「聽道者」有了答案,一個好的講道似乎很容易建立在「我有收穫」這個基準上,許多時候,應是幾乎每次禮拜結束後我心裡就自問自答:「今天講道怎樣?」「今天牧師講道不錯!」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我自以為是的成為一切的判斷官。

聖經裡沒有記載些聽道者的想法與感受,只有記載人的回應。有覺得札心問說我們該怎樣行的、有悔改的、有抵擋的、有心存惡意而想要殺人(除掉耶穌)、有不明白的、...。

所以人的問題應該是「今天神對我說什麼?」,而不是講道好不好、經文用得如何、例子棒不棒、笑話幽不幽默、應用強不強,我從聖經看聽道者的角色是回應!我們唯一的責任。至於講道憑鑑,是那神跟講道者的事,與我無關了。

我決定把講道放在一個獨特的位置,有別於小組分享、主日學、查經班、人的興趣:
講道是一個人被神與教會所付予權柄,宣揚上帝話語及其心意的時刻。它不是以人的自我需要為出發點,而是以聖經裡面﹣神的話語﹣為起點,過程是串連聖經真理與現代人的關係,終點則停在人的回應。
所以,你想聽什麼呢?或者說,你該聽什麼?

引用在校園網路書坊網站的文章,作為總結,也是我的反思。關於 John Stott :
斯托得的著作坦率真誠,反映在他貫徹始終地引用聖經。他說:「我們必須廣開心門,不怕聽到我們不想聽的。」我們往往到聖經中尋求安慰;「當我們翻開聖經時,其實早已打定主意,一心只渴望聽到安撫自己偏見的回應。」斯托得的解說猶如晴天霹靂,把我們從自鳴得意的安樂窩中給震醒。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