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07

In the beginning

Actually, we both have our individual blogs and web album. But it's written in Chinese for Chinese-reading people. One day our friend Elom told us, " your friends move on, you also need to move on. " I think maybe it's a good idea writing blog in English for our friends in the U.S.. You can also visit:      Steven's Chinese Blog      Eltice's Chinese Blog      Our web album (maybe we'll switch to other place this summer)

台灣人vs中國人 與 國語vs漢學 與 窄路vs寛路;同一文化下的兩條路

有一天看芝加哥論壇報,有17%的芝加哥學生在學中文(好像是高中生吧),他們跟誰學呢?中國。 ##CONTINUE##要出國前就聽到了中國的「孔子學院」計劃,覺得中國真的是很強地在做他們想做的事。除了台灣人,沒有人會ㄅㄆㄇ,我讀到英文寫到任何直譯的中文人名、地名、或歷史事件時,都非常痛苦,因為拼音不同,但是中國來的似乎就沒有這個問題。(上面這段不知在說啥?) 今天看到了關於「漢學」的事。Amazing!! 而我所愛的台灣還在本不本土、四大天王與王馬的2008之路~囧rz。就算是台塑的根留台灣計劃,或是晶元廠的出走事實,好像我們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好比房子失火了,主人卻還在沈思昨晚的惡夢。 以下的新聞好像都過期看不到了: 北京觀察》北京砸錢爭漢學龍頭台灣呢 (聯合新聞網) 德國漢學家:中國作家被稱嫖客 (聯合新聞網) 漢學大會:世界學習漢語動機已從獵奇轉變為實用 (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 YouTube 搜尋一下「百家讲坛」,你會驚訝這個節目的可怕,那是許多中國的知識份子在看的東西,而我呢?也算是台灣的知識份子吧,看的是垃圾劇、政治漫罵節目以及 HBO加ESPN。 到了美國我才知道什麼叫作「島國心態」,因為那就是我自己。我不僅想的少,做的更少。 華人基督走有神學家嗎?好像沒有,不知道是沒有人要做,還是沒有教會肯支持。 沒有更偉大的看見就沒有辦法成就更偉大的結果,小人物有可能創造歷史,但我更相信歷史是被英雄改變的。 做同一件事,心態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聖經公會 是賣聖經的?還是聖經公會是以聖經作為宣教事奉,然後兼賣聖經?(彭國瑋博士說的) 傳福音是在拯救靈魂?還是在拯救跟那靈魂相連的無數靈魂? 教會增長是追求目標與人數的大與多?還是背後可以有更大的東西? CM2007 是尋求興奮回來有事工爆炸?還是學生事工有一層更深地領悟與核心專換?(加油!Go CM2007) 小台灣vs大中國 (我不想討論政治,所以我也會刪掉我個人認定的政治文。我沒有與趣發表我個人的政治傾向,沒有人是中立的啦!我只是想到兩岸這曾經擁有、或是甚在還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今天的截然不同!)

什麼時候最專心

太太發現我在兩種情況下會專心到旁若無人,很可惜念書還沒有歸到這。 一是看電視,二是看漫畫。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總之就是很專心就對了。 難怪一直有人說如果把課本改畫成漫畫他一定可以整本背下來。

可樂爆了

昨天因為有朋友來,放了幾罐可樂在冰箱的冷凍庫(是冷凍喔!所以表示我希望它快一點冰) 但~我忘了把它拿出來就去睡覺了。 半夜睡覺時,就聽到廚房傳來一陣的「噪音」;因為我太累了,所以只感覺到一陣噪音! 早上起床才發現..... 疑~冰凍庫的門為什麼是開的? 走近一看,有兩罐爆開了。 而剩下的四罐則是臨近爆點了,解凍之後呢?也都不好喝了。 總之~不要把可樂放在冰凍庫

短宣、宣教、與宣教士

當 學園同工時,每一年都要出短宣隊,學生時期也參加過幾次,我一直都是充滿熱情的,但是熱情總是不能支持太久,或者,對我而這,熱情總是褪去的特別快。所以 我就問自己:「短宣是什麼?」如果短宣只是那一群對員情感越來越好,增加了信心,卻對宣教地沒有太多的幫助,當然神的工作有時我們不知道,可是如果短宣的 焦點是放在「我們」做在別人身上,並且往往期待的是快速的回饋,那麼,長遠來看,我做的事建造還是拆毀呢? ##CONTINUE##原來,這是個大家都在問的問 題?特別是相對富有的美國教會。三一的道碩學生,接近八成是跨文化、或是國外短宣經驗的,幾乎沒有人從未參加過短宣;全美一年有超過十億美元的短宣支出。 目前的研究顯示短宣對於參加者都是有短期的效果的,但是長遠而論仍有待商確。美國福音派內部有一股反省的聲音,認為短期宣教隊有時是短期觀光團,缺乏訓 練、不會當地語言、不知道如何融合當地風俗、自以為帶來信仰。 因為短宣的經費是相當可觀的,所以需要被嚴格的檢驗,不能光憑一句「福音無 價」就可以帶過的,短宣隊員要想的是:「這不是我的錢,是許多弟兄姊妹的奉獻,是神托付給我的,我要如何用?」。我想到以前在台大,一個本地短宣隊(15 人)的經費是可以抵過全年在台大的事工經費的,一個國外短宣隊可能可以支付一個一百人以下的教會二到三個月的支出。 我想到一個奇妙的問題,為什麼沒有美國的牧者像馬其頓的呼聲那麼請世界各國的宣教士來美國宣教呢?好像在台灣我們總想到要去中國宣教,因為中國有需要。但是台灣人憑什麼去中國宣教呢?好比美國人憑什麼認為自己可以派短宣隊去其他國家呢? 這 個問題一出現,反倒使我羞愧了。因為我們有錢、有經濟實力、社會資源豐富、神學教育較完整、事工經驗較多...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嗎?這些因素幾乎跟「我」 這個短宣隊員是沒有關係的。若是比較靈力(如果可以這麼說、甚至可以如此量化)台灣(或是我)真的比較好嗎?美國(或是美國人)真的比較棒嗎?我知道這個 說法很怪,不符合聖經,又不是拍電影、漫畫裡的七龍珠。只是這種比較會使我謙卑及更警醒,相較於長期的宣教士及較小的地方教會,我只能帶去資源(這不是我 本身的頁獻),真正的我,不過就是個器皿,是個「人力」罷了,不過如此。 所以短宣對我而言不是「嘿!我有去過短宣,我還去過哪裡哪裡」,而是我居然有機會有可以去短宣,感謝主。我不是個幫助者,而是受助者。 如 此說...

預算與稅,原來跟個人很有關

「錢」 這個必要但是難搞的東西,真是讓許多人跌倒。一個「傳道人」要怎麼存錢呢?對我而言,我覺得買保險是我所可以接受的(我不希望自己上了天堂,結果老婆孩子 卻如生活在財務地獄裡),定存利息在台灣太低了,所以我從來沒想過,但是「股票」及「基金」這種投資工具,就很有趣了,大學時靠著基金的收入使我可以順利 買到機車及電腦,所以我知道它的好用及迷人,但衝點點在眾所周知的事實:「傳道人也是人」,遇上人人皆有的刻板印象:「傳道人不可扯上錢!」 ##CONTINUE##我修了一門課 Budgets and Taxes for Clergy,這堂課只要上兩次,一次7小時。原本以為焦點放在教會事工預算,如何擬定及觀察檢討。想不到卻不是這樣,第一次是上個人財務管理,第二次則是研究教會稅法。有了些新的學習。 有 一段時間我是非常保守的,就是「不要負債」。箴言裡有許多智慧的話提醒我們。我覺得在台灣天天都記帳的我已經很強了,但這堂課打破我許多的觀念,我同意課 堂老師的論點,一個傳道人如果家裡的財務不知如何計劃運用,那麼在事工上是不可能有好的規劃的。所以不要以為傳道人只要不欠債就行,而要是要求自己存款, 不是漫不目的看存款簿的數字增加,而是設定目標。 老師歸定我們的財務計劃是: 0. 負債不是罪,而是反應你的金錢狀況。 1. 預解你的淨資產負債。 2. 計劃你的月收入支出預算。 3. 扣掉十一奉獻及交稅,擬定短程及長程存款。 (短程包含汽機車、二度蜜月等;長程包含子女教育基金、退修金等) 4. 去找財務諮商專家評估計劃。 5. 執行之。 --------- ----------- ------------ ---------- --------- 三點反省: 一 是「如何平衡信心生活及金錢預備」。三年的學園同工生活給了我許多信心的操練,但是有時候有個問題:「覺得一定要從天上掉下來才叫神的供應。」,或是數目 字大到一定的物品或資產就期待神使用奇蹟供應法,難道上帝不會現在就供應你,然後叫你存著用嗎?有的時候我自己反應而為被動的等候者,而不是積極的努力 者,盡我的能力留下我該留下的,也知道神的供應。 如果計算後發現從今天起我每個月要存三千元的退修金,發現自己做不到。是每月繼續存五百元,還是就不再存款能表明我對上帝的信心呢?我想是存五百元吧! 二 是「奉獻」vs「獎勵自己」。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