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九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 Day 2a

為了養成好的品格,今天早晨我決定以讚美與感恩開始。


  • 今天敬拜時看到中間的螢幕有中英文詩歌 PPT,好感恩啊!
  • 會議中間有點心,外面有飲料與熱咖啡。Cup holder 上有印有代禱事項(感謝 UMOT 的用心)
  • 場外綜合服務台的同工非常友善,還幫我查了資料,發現原來我們這組的組長沒來。
  • 中餐又是呷七碗又是水果、配烏龍茶,十分飽足。
  • 而且我聽到了布農族八部合音,有一種整個會場都在震動的感覺。唱完想站起來,但我卡在中間的位置還撞到腳。(不要問我台灣原住民算不算華人的問題)
    這張圖是偷彭書睿 Ray Peng 的
  • 早晨我在王永信牧師的影片中,看到 CCCOWE 的起源,在 1974 年的 洛桑福音大會,3000 多名與會者中的 70 幾名華人,在自發的禱告聚集中,生下的運動。這是神的工作。
(以下為負責任的、純為個人觀點的、完全有篩選性的、且重要性完全由我個人決定的內容)

Day 2a


早晨以敬拜讚美開始,發現每首歌我都會唱(一定不是我老了,只是在教會混太久了)。東南亞關於佛教的報告,提醒了今天有 5 億的佛教徒正不斷在擴張,走的是基督教以前的方法。所以教會只有方法,沒有核心,很快地也不會管用的;好像《食神》電影,跑步都是一樣動作,如果教會植堂只是跟別的宗教的跑步比賽,那麼最後我們會輸。如果從頭到尾我們可以讓人發現我們核心的不同,傳福音才有盼望。

曾金發牧師第一堂的釋經講道,以詩篇 73 篇醒我們要「進入神的聖潔會所」,才是根本(radical)的門徒訓練,在生命價值、生命目標、與生命根基上有根本的翻轉,門訓才有意義。其他的內容,就交由其他場記類的報導,而且我決定把詩73作為教會下一個系列「上帝的 5 種味道」的最後一味的主題經文,所以就停在這裡。

上午以長老教會夏文學牧師與福音協進會夏忠堅聯合分享「恩典150:福音來臺150週年紀念」為主題,細數了 1865-1895 清朝 30 年、1895-1945 日治 50 年,以及 1945 至今國民政府,這三大時期的教會發展史,內容豐富,雖然有點像是長老教會事工報告,配上 2000 年福音運動後之協進會的教會史觀,但是~~就這樣吧!

時代與情感的撕裂

這是我今早最大的感想。早晨出現了我最愛的詩歌「聖哉、聖哉、聖哉」,讓我不得不被上帝提醒,要留心祂的聲音,而長老教會台北中會由李明音老師帶領的婦女詩班,唱起 MacKay 《最後的住家》時,我不禁留下了眼淚。我知道我不太可能再回到長老教會服事,但我骨子裡,最能產生共鳴的信仰根基與資產,是台語的主禱文、台語的使徒聖經、是台語的聖哉聖哉聖哉,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青宣聽到由林鴻信老師分享的《最後的住家》。

但~正如長老教會詩班在 9th CCOWE,10首獻詩全是台語。台語過多的意識與政治型態,把我推離的長老教會的禾場;今天的華人教會,是否有著過多地某種堅持,把我們與世界教會、與要傳福音的族群,切割開來。我不知道有多少與會者像我一樣,邊開會、邊用手機 FB 群聊發信息、抽空檔作自媒體,這不是不專心,而是下個世代的生活。這可以被批判,但不能否認這個對話管道的存在。

如果我們停留在自己覺得最有收穫的方式,可能,我只說可能,我們無法以別人最有收穫的方式傳遞!那麼,怎麼傳福音呢?

好像一個台語的呈現,台下卻有許多不懂台語的華人或外籍英語人事;好像我們一直講福音有多寶貴,卻不認識未信者心中的寶貝。

這是種世代的撕裂、文化的撕裂。而我這種自以為是的世代,也不知如何去欣賞與珍惜前輩的資產,彼此,坐在一個會議,聊著相同的議題,卻無真正的對話,不斷地誤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