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九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 Day 3

某方面,我覺得 9th CCOWE 比起福音會議,釋經講道的強度更勝事工研討。所以送上昨天(8/23)與今日(8/24)曾金發牧師(Rev. Edmunc Chan)的釋經講道 YouTube 影片。






Day 3

Day 3 時間表

曾金發牧師講道很厲害,不單是釋經的功力或是講道技巧,更是經驗的累積。印度裔美國人 Sam George 提出了印度的呼聲,邀請華人與印度人合作,如同硬體與軟體的結合,一起向印度的未得之民傳福音。作了三個地區研究報告:創啟地區(蔡元雲醫生)、香港(胡志偉牧師)、與新紐澳(黃種興傳道)。ARMD 分別是「堂會為本門訓與差傳」(黃瑋珥執事)、「職場與差傳」(羅培勛傳道)、「教育與差傳」(曾劭愷博士)。

沒什麼好說的了,因為我是走負責任的、純為個人觀點的、完全有篩選性的、且重要性完全由我個人決定的內容。

亮點

先寫點亮點,不然會讓大家誤以為沒什麼內容。
  1. 曾金發牧師提醒:
    • 過度強度委身(commitment)是教會的錯誤,教會更該強調降服(surrender)給基督。Surrender 不是放棄自己(give-up),而是把自己給出去(give-in)。
    • 教會有 5 個呼喊(crys):too many programs, lack of volunteers, unclear church direction, leaders not united, and members not disciples.
    • 跟隨基督(following Jesus)意謂著:knowing him, loving him, serving him, and becoming more & more like him。
    • 基督徒應認識救恩(Salvation)的 4 個特質:complete, eternal, free, and costly.
  2. 後現代(post-modern)的人:they listen with their eyes, and think with their emotions.
  3. 莊信德牧師發現,現代教會間似乎多了一個唯獨-唯獨教會。

  4. 看到林恆志牧師,我作神學生時的督導、主的僕人、服事的榜樣。

教會不是一切的重心,我們要不要試試生態系

屬靈生態系不是我提出的,give credit to City to City Network。至於他們要歸 credit 給誰,我也不了解。

這是一個世界華人福音會議,3 天下來,我覺得實際的事工與差傳的討論不夠強,倒是世界華人牧者培靈的氣氛較濃。

回到重點,已經過了 4 個 ARMD,每個都是「XX與差傳」,看起來全職教會牧者佔大多數。在討論時,MC 或是任何報告者,都不斷地用「教會」這個字。身為一個第一線教會的傳道人,我感受到莫大的壓力。我覺得大家都在一個個成功案例裡,幻想著教會成了一切的中心,也需要忠心做完一切的事。

青年重要嗎?當然重要,教會怎麼不好好作青年。家庭重要嗎?當然重要,教會怎麼不好好作家庭!我們可以把門訓、教育、職場、兒童、社區服務、新媒體⋯⋯一直放進去。但,你到底要叫教會做多少事?要叫傳道人懂多少事。

大教會漸漸發展成一條龍的鴻海精密,從上到下垂直整合。從社區關懷中心、開幼稚園辦教育,一直到有自己的宣教中心、神學院、媒體平台,甚至教派網絡。小教會呢?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做不成。台灣人不僅在商業上的習慣進到教會,連會友也因此多了選擇。有了 PChome 一般獨立書店當然會倒,基督徒選擇的教會不是「屬靈的家」,而是一個整合的「平台app」。

為什麼青蛙不能單吃蚊子就好?跑去養蚊子、作池水淨化、搞植批、弄田園造景⋯⋯。我們對於掌控的慾望反應在我們的事工想法,「教會」成了不斷擴張的怪獸,因為我們以為自己很行。我們必須相信其他機構的功能、相信神學院的教育,而不是自己跳下來;相信諮商機構,而不是自己養人;相信特殊族群組織,而不是自己弄個新的到頭來與之競爭。

教會可不可以不要什麼都做?哪裡有需要?就不顧後果地跳下去。你沒有看過父母又種有機蔬菜、養牛兼辦科學營還附贈踢足球吧?做不完的,要相信專業。當教會成了一個平台,一個什麼事工都有的平台,人是留下了,但是教會的本質卻消失了。

誠品現在很賺錢,但大家忘了其實她該賣得是書。妳上一次去誠品,是逛書嗎?我好希望 7-11 回到過去可以找到各種品牌飲品的冷凍櫃,而不是清一色的 7-select 自有品牌。會友成了沒有選擇的基督徒,神沒得著他們之前,我們先綁架了他們。

生態系(Gospel ecosystem)需要我們發現教會與教會間、教會與特殊事工、教會與神學院、教會與社服組織、教會與基督徒公司、教會與出版社⋯⋯,我們互相信任,息息相關。我也深信,那才會是真正健康的福音生態系-Gospel Ecosystem。

每日碎念

可能有人是為了碎念才點進來
  • 大會總務同工很辛苦,前一晚再亂,隔天一大早是如此地整齊。
  • 整天都在關在美河堂(9am-9pm),這會生病吧!而且明明其他地方都是工地,為什麼我們這麼多人可以自由進出這裡呢?我沒有說違法,只是對台灣法令不解。
  • 門訓一直用,我們需要準確的定義。不然就是鷄同鴨講,使用相同的詞,卻是不同的概念。一個門訓,各自表述。在我心中,門訓是培養跟上帝的關係,以及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永遠不是課程、系統、材料、及活動。它是人跟人生命交流的影響。
  • 7 個 ARMD,其實分組討論可以更有彈性,我不想一直跟同組的其他 7 人綁在一起,都膩了。而且因為大家的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背景、文化處境不同、甚至事工經驗也全不相同。好的叫 diversity,不好的叫 no overlap。這樣的基礎去討論 ARMD,很難有實際的作為,最起碼給個相同的交集麻。為什麼把張飛、岳飛、鳳飛飛拉在一起討論如何用孫子兵法贏二次大戰呢?其實可以每天都不同分組,套用不同分組法:同年齡層、同事工群體、同地理區域、同事工責任⋯⋯會有更多火花。
  • 一位平埔族的牧師告訴我 ARMD 是新的突破,以前沒有,所以我還是感恩啦。
  • 年輕人的敬拜團很有活力,我晃得很開心,畢竟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只是年輕人為主的敬拜團仍以帶教會 youth 的方式在帶敬拜,忽略了台下的群體,當我們忘了這群屬靈前輩是長輩,不小心就會用命令口吻帶法、用炒氣氛的帶法、用自認為比較會敬拜與懂敬拜的帶法,有點不合適。其實台下的長輩很簡單,台上的只要中規中矩帶,甚至不用說話來引導,這些屬靈前輩身上那敬拜的心就會自動融入,可能歌詞不熟沒開口,但他們的心早就在火力全開的敬拜狀態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