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九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 Day 4b 【耶穌在流淚】

今天身份被發現了,提問時還被大夏牧師虧了一下。我明明是提問,他卻請我上台,要給我時間「碎碎念」(He literally said that)。

那就先碎念吧



  • 大會總務服工同工們很辛苦,今日因為在外面寫東西,才發現大家一進去,外場馬上有人復原場地和掃地,謝謝你們。
  • ARMD 一直強調圓桌會議,太晚悟到為什麼一直覺得不舒服,原來是我們坐的桌子是長方形的,原來如此!坐在麥當勞吃肯德雞就是怪。
  • 大會請大家在 ARMD 時一邊開會,一邊掃 QR code 可以即時提問。本組為例,許多人此生尚未掃過 QR code!?And finally we have a representative explaining ARMD, thank you but too late.
  • 我保證會場最年長者至少與我差 43 歲,可以推論與會者中,最年長與最年輕可能差到 50 歲,大會難辦由此可知。但真的很想打通關係,問問我們的平均年齡幾歲?
  • Some poeple may think I'm so hard to please. Yes, I'm. But I always fully participate and commit.
  • 當有人終於把卡帶升成 CD,對生來就聽串流音樂的人,無感。

(以下開始從砲手攻擊模式,轉回有情感的人類反省模式)

是否聽到呼聲

時不時就會聽到類似的話:現代年輕人整日沈迷在網路世界中,我們是否有聽到他們心中的吶喊?你看窗外的靈魂,漫無目的如羊走迷,我們是否聽到他們靈魂的呼聲?

以前!這是會打動我的話。但是,現在卻會讓我停下腳步。

現代年輕人整日沈迷在網路世界中,我們是否有聽到他們心中的吶喊?
他們真正的納喊可能是:「我沒有沈迷,不要一直再說我沈迷了 #$%^@」

你看窗外的靈魂,漫無目的如羊走迷,我們是否聽到他們靈魂的呼聲?
他們會不會其實在想:「如果要我變成你的樣子,那我寧可一直走迷下去。」

我們非常主觀地用神學上的定義去框未信耶穌的人「心中的吶喊」,彷彿信了耶穌後心中就不會再吶喊。這種不加深思的神學正確,結果是:我們未曾真正了解人。我們一直在問錯誤的問題,所以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問「為什麼你一直在用網路?」卻不問「你在網路上找到了什麼?」我們問「失喪的人心中似乎沒有看見耶穌福音的盼望?為什麼他們不信?」卻不問「他們心中想要簡單的幸福是什麼?」宗教人士問「年輕人敬拜時為何老是搖頭晃腦?聖經中心靈誠實的敬拜不是這樣!」卻不問「音樂對他們而言,是什麼意義?」錯的問題,得到不能解決困境的答案。

Human beings are not our targets, they have the image of God

更可怕的,「人」成了教會的目標,成為「事工的目標群體」。教會領袖(當然含我)圍著會議桌,討論策略、方法、困境、突破,哪個山頭很重要?哪個領域具影響力?如何把人引回教會?如何轉化別人的成功模式?

我們為了教會成長而去「得人」,不是為了「上帝」而尋人。我們機械化有目的地與人互動,卻沒有愛。我們甚至仇視一切吸引會友目光的事物,只因它搶走了會友們的時間。傳道人可能自始至終都為了「教會」而與人互動,卻幾乎沒有以「被福音改變的形象」用「整全福音的眼」與人連結。我們成了世界最不想親近的一群人。We're so boring and way too purpose driven. We're real hypocrites.

會走路的不是「目標」,他們叫「人」-神所愛的人。

我們(傳道人)因為教會可以突破而興𡚒,卻在接到會友電話時卻心中發冷、頭痛、愁雲慘霧。這才是傳道人最可悲的地方。

這不是對華福,這是對我說的。

耶穌,為我而流的淚,可能比其他人更多。

Comments